想在泰國找個靠譜的展臺搭建伙伴?別頭疼,抓住下面這些關鍵點,幫你輕松搞定:
一、先看“硬底子”:資質和經驗
有沒有“身份證”?
查清楚公司有沒有泰國的正規營業執照和展覽搭建資質(比如ISO認證)。這是底線!
重點看他們有沒有做鋼結構、消防安全這些專項資質,別因為資質不全,開展前被喊停或者罰款!
是不是泰國“老江湖”?
優先找在泰國本地做過至少3年展會的公司。他們熟悉曼谷的大展館(像BITEC、鉆石島會展中心),知道怎么走審批流程,了解場地有啥限制,甚至懂怎么應對泰國的熱天和雨季(比如防潮、材料耐高溫測試)。
二、核心看本事:設計和落地
設計師懂不懂你+懂不懂泰國?
好的設計師要能把你品牌的調性、產品特點,巧妙地融合泰國元素(比如經典的金色圖案、吳哥窟風格的紋樣)。光好看不行,還得能用點科技吸引人,比如AR互動、大LED屏演示。
看3D效果圖!光說不行,得看他們畫出來啥樣,用的啥材料,避免實物出來“貨不對板”。
施工落地靠不靠譜?
最好選自家有工廠的!比如“新動力”在春武里府就有大工廠,“永貞國際”在東南亞多地設廠。自有工廠意味著材料質量你能盯得住,工期也能卡得死,外包就容易出岔子。
問清楚有沒有會中泰雙語的協調員!這個太重要了,從清關、運貨到現場遇到突發狀況,有個溝通順暢的人能省你一堆麻煩。
三、錢和時間:算清楚賬
報價透不透明?小心“低價坑”!
讓他們把費用一項項列清楚(設計費、材料費、運輸費、人工費...各占多少)。小心那種一開始報很低,后面不停加錢的!
泰國市場參考價:一個9平米的標準展臺,大概2000到4000美金;要是大型的、設計復雜的特裝展臺,每平米差不多200美金起。
別貪便宜!價格低得離譜的,很可能用回收板材或者偷工減料,展臺晃晃悠悠的多危險!
工期必須卡死!
搭建至少留夠48小時!問清楚萬一要加班,人工費怎么算(泰國工人加班費大概每小時20-30美金)。
如果時間特別緊,可以找像“永貞國際”這種承諾能“8小時完工”的(當然要看項目大小),或者“新動力”這種主打“72小時快速交付”的。
四、本地通才是王道:資源和接地氣
在泰國有沒有“自己人”?
首選在曼谷有辦公室或有長期穩定本地團隊的!比如“新動力”在曼谷就有辦事處,“銀河廣告”是扎根泰國20年的本土公司。他們能快速調動當地的廣告制作、噴繪、甚至應急維修資源,遇到問題反應快。
如果預算有限,也可以看看像“雅途會展”這樣的,性價比高,而且特別懂怎么把設計做得讓泰國人喜歡。
設計要尊重泰國文化!
避開禁忌:別用大面積的純白色(在泰國是辦喪事用的),避免太尖銳的造型。
加點親和力:可以融入泰國人喜歡的元素,比如寺廟常見的金黃色、橙色,或者大象圖案,當地人看了會感覺更親切。
五、服務要到位,最好還“綠”點
能不能“一條龍”服務?
最優選是能從頭包到尾的供應商:設計、運貨、搭建、展會期間維護、拆臺子、把展品運回去...全給你搞定!省得你東找西找(比如“新動力”就能覆蓋32個國家布展,“永貞國際”還能提供展品倉儲)。
問清楚展會期間現場有沒有技術支持?設備壞了多久能修好?零件多久能換上?這些細節很重要!
環保是大趨勢!
看看他們用不用能反復用的環保材料(比如模塊化鋁架),或者節能的燈光。現在國際大展都很看重這個,選個“綠色”點的搭建商,對你品牌形象也好。
六、歐馬騰展臺設計公司的泰國搭建優勢
歐馬騰會展作為深耕泰國市場的本土化展臺設計公司,憑借以下核心優勢成為中資企業參展的首選伙伴:
本地化經驗與資源整合
歐馬騰在泰國設有分支機構及長期合作施工團隊,熟悉曼谷BITEC等主流展館的審批流程、場地限制及氣候應對策略(如雨季防潮工藝)。其本地團隊精通中泰雙語,能高效協調清關、物流及現場突發問題,大幅降低溝通成本與風險。
模塊化技術與高效落地
創新采用“搭積木式”模塊化設計,組件可預制化生產并快速拼裝。例如在進博會中,該技術將搭建效率提升30%以上,且材料100%可回收(達B1級防火標準),兼顧環保與成本控制。這種模式尤其適合泰國展會緊湊的布展周期(通常僅48小時)。
文化融合設計能力
設計師擅長將品牌調性與泰國元素(如佛教金色紋樣、吳哥窟圖騰)結合,并融入AR互動、LED屏等科技手段。同時規避文化禁忌(如大面積白色使用),提升本土觀眾親和力,助力企業精準傳遞品牌價值。
全流程綠色服務鏈
提供從設計、物流、搭建到展品回運的“一站式服務”,并延伸至線上領域。其元宇宙平臺“模型云”擁有百萬級3D數字模型庫,支持線上線下展臺協同,實現“零物資浪費”的可持續參展模式78。
簡單總結:選公司分四步走
驗底子:查執照、看資質、要案例(重點看和你行業相關的!)。
核本事:設計師水平怎么樣?有沒有自家工廠?有沒有雙語協調?
算清楚:要明細報價,多對比幾家,工期卡死別含糊。
看服務:是不是“一條龍”?本地資源強不強?設計懂不懂泰國文化?環保意識有沒有?
歐馬騰以泰國本土根基為支點,以模塊化技術與文化洞察為杠桿,撬動高效、綠色、高轉化的參展體驗,成為中國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的強力跳板。
資料來源網絡,AI生成,僅供參考
熱門詞:泰國,有沒有,比如,搭建,設計,新動力